用户:
密码:
察看帮助
│
索取密码
镇江唐老一正斋
膏药店
----中外驰名三百五十年老字号
三 历史掌故
“水神”陈鹏年与“唐老一正膏”
陈鹏年湖南长沙人,曾任江宁知府、苏州知府,因丁忧住在镇江守制,镇江焦山上的国家级文物保护“瘗鹤铭”就是由他主持,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从江中打涝上来重新树立的。陈后被提任为钦差大臣河道总督。广大河工多患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关节炎等症,多用“一正膏”治愈。河督引用“一正膏”治愈了广大河工的伤痛疾病,广大河工把黄河整治好,风调雨顺不闹水患,百姓过上太平日子安居乐业,清政府不需开仓赈灾,因此国库充实,可以说一正膏药的联动效应与从康熙——乾隆的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的繁荣社会出现不无关系。
陈鹏年在河道总督任上的晚期,因黃河水患决口,亲临现场抢治,危急之中跳入黄河以身殉职。后水患平息,百姓为纪念他,尊之为“河神”。在他殉职的地方建了陈公庙。康熙帝得知陈以身殉职,悲伤之余,说他一定是“水神”——他治河有策、采风有詩,政通人和,来者之师,是清康熙时代大名头的人物。
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民间亦尊陈鹏年为“水神”,而“水神”留下来的信物“橘井流香” 就是克“火”的宝贝。因唐老一正膏的一些神奇传说,加之先前河道总督所赐“橘井流香”匾,也就顺理成章成了水神的“克火之宝”。
陈鹏年在清代历史上是功德无量的历史名人,“唐老一正膏”也随陈公治理黄河的功德名垂史册。
“镇火之宝”的传说
家传其一,清道光年间,五条街大火,方圓数里一片火海,唯唐老一正斋老宅分毫未损,人们议论: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水是克火的,唐家有“水神”的信物在,火哪里还敢来。
其二,民国初年,唐家临街斜对面的“春升”洗澡堂失火,火势兇猛,救火龙是扛杆式的压水机,救不了火,唐萼楼也担心火势蔓延,把“橘井流香”匾请出来,摆好香案,向东南方向磕头求拜,果然,天空东南方出现乌云滚滚而来,一阵雷暴雨,大火救灭,后来人们知道唐萼楼求助“水神”的事,深感神奇,“橘井流香” 成了唐家的“镇火”传家宝,十代人的传承,均由掌门人掌管 。在历代二百余年的诉讼中,河道总督赐的“橘井流香” 匾,是重要的佐证。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的七次抄家,所有文物作为“四旧”“封、资、修、大、洋、古”,抄掠一空,“橘井流香” 匾原件在唐十世传人唐坚房内被抄,至今下落不明。
“橘井流香” 匾手迹的左边空幅,由道光丙午年( 1846年)状元李承霖题跋一段,题词有:“唐沐先德唐守义创立一正膏药店经过,有济世利人之功,见陈公(鵬年)题词,不胜景仰……” 。李承霖(字雨人,号果亭)是七世祖举人唐沐的舅父,道光二十年(1841年)殿试状元(第一名進士)是清代镇江城里唯一的状元。道光二十三年(1844年)任广西学政,后放两广大主考, 纪律严明,事必躬亲,考试时亲临监场,扭转了“枪手”入场,公然作弊的风气。
“橘井流香” 匾的原件有康熙、道光時代二位名人的手迹,对唐家来说是十分珍贵的传家宝。在以后的历次打假诉讼中,与有權有势的恶势力的斗争中,起了重要的历史佐证。
四 二百余年维权历史
七代人诉讼打假史
“一正膏”出名后,市场上不断出现假膏,诳客误病,有損‘一正齋’‘一正膏’的信誉,唐氏为维护老店的声誉,自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七代皇帝的二百余年间,不断打假,不懈诉讼,历经七代祖先的艰辛(据可查考的就有七次之多)。
第一次诉讼,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唐、茅为膏药产权,调和不下,唐向丹徒县衙呈讼胜诉,官断退回废牌,由唐更名为“弈争斋”字号(意博弈而来)。雍正元年(1723年)为避圣諱,改名为“一正斋“。
第二次诉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茅兆升、张秉仪、林度千等,以“一止”、“一征”混淆冒仿“一正斋”唐家店业,三世祖副榜唐云龙呈控胜诉,经丹徒知县马鹏飞示谕禁止假冒,令其改为“太和”结案。当时亦因唐家内部发生争执,唐家的姑爺(女婿)包鹤千趁隙调和入店照料,给以后唐家埋下禍根。
第三次诉讼,乾隆二十八年(1762年)又有唐务滋、李永胜、殷隆先等冒开“一正”店号,四世祖监生唐炳蔚呈控胜诉,由丹徒县知县贵仲孚给示谕禁假冒,勒令其歇业结案。
第四次诉讼,嘉庆十八——十九年(1813—1814年)唐五世祖唐舆皆因兼营盐业常不在家,唐家女婿包鹤千之侄包祥芝在店内跋扈,霸占店业,唐家人反不得入门,引起纠纷,故堂伯培春公不平另开“一正斋”。至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六世唐宝峯成年,为膏药店的产权诉讼至官府,而唐堂伯因祖业既有人争,于道光三年(1823年)经镇江知府窦欲俊断令堂伯收起“一正斋”,改为“知退”完案。监生唐宝峯的呈控胜诉后延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经历英国发动的鴉片战争,入侵镇江,唐氏的诉讼由县到府结案后近三十年未获传讯,后由新任知府沈濂对包祥芝案多次提讯始将包姓所占一切仍判归唐家所有,包祥芝退出该店。因诉讼旷日持久,一切店务所用讼费甚大均向族中人告贷觧决。唐六世监生唐宝峰時期,是唐家最艰苦的时期。
第五次诉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有文生杨临泰、武举许承晋假冒“一正”,唐六世监生唐宝峯再次呈控胜诉,知府沈濂吊销杨、许假冒牌号,令其改名“亦振”。
第六次诉讼,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下镇江城,唐宝峰将“一正斋”迁至邵北(扬卅北)营业。同治二年(1863年)唐宝峯病故,之前病笃遗言:“我为祖业争讼近五十年,今当乱世不能归里恢复祖业,我在九泉刻不能忘,尔后世子孙思之…”。同治四年(1865年)太平天国失败后,唐七世唐沐迁回镇江老家营业,包姓又邀约旗人(满人)仗势开设“一正斋”,唐沐向伊说理情商,未遂,即向镇江府呈诉,知府李春生批饬丹徒县核办,而知县唐守道延宕此案几年,唐姓不得入门。同治六年(1867年)唐沐考中举人,认为祖业不可久湮,经知府核准,重开“一正斋”。次年(1868年)六月,包姓赴省(南京)抚衙省院揑词蒙禀,巡抚丁日昌批饬常镇通海道提讯,蔡道台因未知此案详末细节,加之手下书吏受贿,徇私包庇,含糊断令包姓另开“一正斋”。同年九月,举人唐沐复行具禀申明委屈,蔡道台始知巳受书吏蒙混偏断,当即饬县为之翻案。于同治八年(1869年)九月,经丹徒县知县汪坤厚研讯三次,始将此案更正,不得另开名目,为严防假冒永远禁假。
《奉憲勒石永禁碑》——中华禁假第一碑
自康熙——至同治的二百余年间,历经督、抚、臬、道、府、县,各级官府禁假的纸布告(禁令)均因年久风雨损坏,或瞷经兵燹,藐法之徒从此玩生,诈扰不断,假冒屡禁不止,于同治八年同治帝圈阅,立《奉宪勒石永禁》碑,永远禁假,此石碑高2米宽0.84米,碑文记载历次假冒纪录。碑文内有:…查五条街(今市中心大市口东)一正斋膏药老店由康熙初年创业起首迄今二百余年…。…抚宪(丁日昌)准於老店门首建立旗匾由道给示勒石永禁並行县遵照在案據禀前情合併给示勒石永禁为此示仰远近客商军民人等知悉尔等当知一正斋老店祕方利济久经驰名只此唐家并无分铺毋许私製假膏冒混牌戳图利病民倘有故违以及藉端诈扰一经访闻或被告发定即提究详办决不姑宽其各凛遵毋违特示 同治捌年玖月廾七日示 发镇江五条街起首一正斋唐家膏药老店门首 。
石碑现仍在五条街店堂内,闻名中外,堪称“中华禁假第一碑”。距今145年,是唐家历经二百余年七代人的心血,不断打假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是唐家的“镇店之宝” 。
从碑文中“…抚宪丁(巡抚丁日昌)准於一正斋老店门首建立旗桿匾额藉壮观瞻…”,可知其时唐家老店的荣耀。
《奉宪勒石永禁》碑即中华禁假第一碑,可以佐证五项全国第一,全国之最,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可该石碑是“年代最久的禁假碑”:
1,在全国老字号药店中最老,比北京同仁堂早八年。
2,“一正”商号的专利保护最早。
3,官方(清政府)禁假、打假,最早立石碑永远禁止假冒伪劣。
4,纵观全国老字号的传承,三百五十年一脉相传十二代人,一代接一代从未中断,全国罕见。
5,在三百五十年近四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从事单一的产品“一正膏”(曾用名“万应灵膏”,俗称“镇江膏药”),全国是绝无仅有的一家,利人济世,宇内驰名。
第七次诉讼,于同治八年(1869年),虽有官府的石碑禁令,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复有包姓族人复再冒开“一正斋”字号,并明目张胆仿“举人”匾名目,可见冒假者背后的势力,经举人唐沐夫人周氏亲自出面呈控,至光绪元年(1875年)经丹徒县知县何绍章责令包姓仃业具结、发封闭歇,给示了案。光绪十五年(1889年)之后亦复有假冒起衅者,唐八世唐萼楼多以善言駁诘,不与争讼,“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我不敢细指其名恐彰人之恶尔,我虽求利养身,犹贵存心济世…” 唐蕚楼为什么不愿再打官司?因为近二百年来的官司打了多次,劳命伤财、不胜厌烦,对再有假冒者,由群众去鉴别真假吧。
“举人”匾内容,金底黑字(含义金榜题名),匾长三尺,高二尺,右上方为“举人”二字,左边题跋,写明唐沐的姓名、藉贯,应“同治丁卯科(1867年)补行辛酉科(1861年)乡试(因太平天国定都南京,辛酉科未开考,故合并举行),唐七世唐沐考中第一百四十七名举人。其先德创建唐一正斋老膏药店,利人济世,只此一家,并无分铺,兹奉道宪详明抚宪准於老店门首建立旗匾,以资识别” 云云。为使远道客商更能识别,唐沐又在对门开设“老公茂茶叶店” 一爿,由他亲笔书写自右至左的大字横牌一块。
同治十年(1871年)苏、松、常、镇、太仓兵备道臬台勒方锜赐“香芬玉釜” 匾。
同治十年(1871年)江南大主考王纹绾赐“济世利人”匾。
光绪丹徒县志《摭余?实业》卷三载:“一正膏药,海内驰名”。
1
2
3
4
5
6
地址:镇江市中山东路160号(五条街原址文物保护单位)
淘宝网址:
https://shop105808724.taobao.com
手机:18914572102
邮编:212001
电话:0511-85013702
E-mail:toycn@sina.com